綜合利用物聯網、云計算、機器學習、GIS系統等技術,對河湖水環境進行綜合監管,通過人員巡查、視頻監控、無人機航攝等方式對沿河排污、傾倒垃圾、黑臭水體、損壞水利設施、沿河亂建、非法養殖、非法采砂、非法侵占等違法事項和污染事故進行全方位、立體化管控;對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實時提報、分派、處理、歸檔、追溯,統籌河流保護與治理的各個環節,為河湖資源管控、污染防治、生態保護修復積累數據資源,提供科學監管手段。
什么是河長制
河長制以保護水資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環境、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,構建責任明確、協調有序、監管嚴格、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,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、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。2016年12月11日,中央制定出臺了《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》,全國各地積極響應。
設立背景
我國部分河流、湖泊等水資源存在非法排污、養殖、采砂、采礦、圍墾、侵占水域岸線等問題,因而需要完善河湖日常監管巡查制度,對重點河湖、水域岸線進行動態監控,對跨行政區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責任,協調上下游、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,對相關部門和次級河長履職情況進行督導,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,及時發現和處理涉河湖違法違規行為,保障河湖水資源的生態;同時,河長制還將社會公眾納入河湖生態環境的監管角色,公眾可對河湖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投訴舉報,并查看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,真正實現“治河護河、全民參與”。
為了使“河長制”更加便捷高效,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應運而生。
系統架構
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采用基于物聯網的系統架構,每一層由若干功能模塊組成,層與層之間通過標準接口實現數據通訊,通過合理組合和引用,達到低耦合、高擴展的要求。平臺設計基于水利部河長制標準規范體系,且符合國家網絡安全標準。
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集電腦PC端、移動APP端、微信公眾號三位一體,其功能涵蓋一張圖系統展示、巡河管理、重要污染源管理、問題發現處理、各級河長管理、智能績效考核、輔助決策支持、社會公眾參與等主要功能。其優勢集中體現在巡河管理可視化、資源管理網格化、數據來源多樣化,以問題解決為導向,有效解決河長制管理的工作痛點。
一張圖系統
通過GPS實時定位、GIS地理信息等技術結合形成的業務展示一張圖系統,其中巡河動態一張圖,實時展示人員巡河情況,問題上報情況,可實現實時調度,精準處理;水利信息一張圖,實時展示與河道湖泊相關的水環境管控信息、污染管控信息、水利信息及生態保護信息等,更全面更清晰的掌握河段現狀。
業務支撐系統
該系統提供規范化的業務管理機制,實現了對傾倒垃圾、沿河排污、水質異味、河道采砂、沿河亂建等問題上報反饋更加便捷,處理更加及時,責任更加明確,同時對于歷史問題可溯源、可重現,更方便參考借鑒。
公眾服務系統
公眾可通過網站、電話、公示牌二維碼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反饋沿河排污、水質異味、河道采砂、沿河亂建等問題,同時公眾也能了解河長制工作動態,進行監督核查,進一步提升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的管控效率。
通過GPS實時定位,第一時間將巡查發現的問題(沿河排污、水質黑臭、傾倒垃圾、沿灣亂建、非法捕撈、非法采砂等)提報至河長辦,由河長辦分派給責任人、責任單位進行處理,實現精準巡查、快速處理,達到河湖污染網格化整治的目標。
由于河流、海灣等生態資源面積大、生態環境復雜,人工巡檢存在如:人力投入高、巡查速度慢、巡查范圍受限、提報問題存在主觀性等弊端,因此,引入無人機巡檢服務更加集約、高效、全面、客觀。
無人機巡檢,即:根據生態環境實際情況規劃無人機巡檢航線,通過搭載光學變焦攝像機和多(高)光譜攝像儀的無人機對巡檢航線進行外業飛行,將拍攝的可見光圖片和光譜圖片進行集中存儲、處理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進行智能、快速檢測,將檢測出的問題信息上傳到河/灣/林長制系統平臺進行統一業務處理。